English

火炬之夜

1999-09-23 来源:光明日报  我有话说

五十年前,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的第一个夜晚,水乡小镇上那举着火把的游行,那高亢宏亮的歌声,那欢天喜地的秧歌舞,历历在目,鲜明如昨。

家乡崇明岛是1949年6月2日解放的。那天下着蒙蒙细雨。我站在马路边杂货店屋檐下,看见一个身披雨衣、手持匣子枪的人,机警地从西边草棚镇走过来。他看见我胆怯地观望,边走边说:“小男孩,别怕,我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。”后来我知道,他就是大部队到来之前派出当前哨的侦察兵。

家乡解放后,那年夏天,从苏北来的穿灰制服的年轻干部,动员我们中学生参加县城里新成立的夏令营。夏令营就设在一座名叫“鹤宫”的大庙里。我们一百多个中学生汇聚到那里,听解放区来的干部作形势报告,学唱革命歌曲。我们唱《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》、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》,还有歌剧《白毛女》的插曲《太阳出来了》。仿佛穿越了一条漫长、黑暗、窒闷的隧道,突然来到了洞口,被耀眼的光明所照耀。在一个崭新的世界里,我们心中的欢愉和自由,只有用歌声才能酣畅淋漓地宣泄出来。

1949年的夏天,以迥异的姿态和新奇的内容度过之后,迎来了金色的秋天——共和国的成立。

我记得10月1日那天上午,我们高一班男女生分成两队,在操场上扭秧歌以示庆祝。领队的人,手举红纸剪成的镰刀、斧头标牌,带着身后的队伍走出一字的、交叉的、圆的、曲的队形。还有一批初中生“咚咚”地敲着腰鼓,以增加节日的气氛。休息时,我因为口渴,去学校厨房里喝水,路过教师办公室,看见老师们收集了一大批木棒,蹲在地上,正用棉花和碎布绑扎火把。一大桶煤油已经买来,等到晚上出发游行前,朝棒头上浇灌煤油,点上火,就成了熊熊燃烧的火炬。老师神秘地叫我千万不要声张,别让庙镇小学的老师们预先获悉了这个举动。

当晚,小镇上的街道,被四面八方涌来的群众挤得水泄不通。有的商店门口挂着大红灯笼,有的点着红蜡烛,有的挑着一长串鞭炮。人们闹嚷嚷地翘首盼望游行早点开始。

以中学师生为骨干的游行队伍终于走过来了。首先飘来一片红云,有党旗,有国旗,也有一大批三角形小纸旗。旗队之后是秧歌队。岛民原来思想闭塞,男女生平时不怎么说话,如果他们之间偶然通话,就会被认为是在谈恋爱了。那晚当地有身份的中学男校长,竟在众目睽睽之下,拉着美丽女教师的手,在秧歌队前无拘无束、热情奔放地扭动着身肢。围观者看着笑得前仰后合。秧歌队之后是歌咏队。男女中学生手拉着手,边走边唱着《光明赞》、《向往新中国》。后来进城后参加音乐会,每当庞大的合唱队齐唱《欢乐颂》,唱到“欢乐女神,圣洁美丽,灿烂光芒照大地,我们心中充满热情,来到你的圣殿里”的时候,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共和国初创之时,家乡那热烈红火的场景。

殿后的是火炬队。举着火炬的老师们,在姓王的体育教员带领下,一律短衣短裤,穿着运动鞋,精神抖擞、朝气蓬勃地跑过来。火把的光焰,照着他们的脸、胳膊和胸膛。火炬队把数条街道照得红彤彤、亮堂堂,人群里欢声雷动:“快看,火把来了!火炬来了!宏仁中学老师有创造性。”

火炬象征光明,象征胜利,象征新中国的诞生。高举火炬的老师们,大声呼着“庆祝国庆”的口号,在人们惊异和欢议声中,得意地穿过街道。站在两边的观众,挤着拥着,嚷着喊着,摇着舞着,蹦着跳着,他们的脸上笼罩着红光,洋溢着喜悦。踮脚站在商店门口的看客们,有的被挤倒了,滚作一团,他们互相拉扯着、帮扶着又逐渐站了起来。人与人之间变得异常亲密、团结。

那晚,故乡的街道,成了光的海洋,歌的海洋,欢乐的海洋。这个长江入海口的崇明岛,从江河泥沙淤积中冒出水面以来的一千多年岁月里,从没有像国庆之夜那样陷入狂欢、狂喜、狂醉之中。我一辈子都难忘火炬队伍出了庙镇东头,走上南北向河岸时,那映在水里的火把倒影,把整条长河燃烧起来的瑰丽景象。在后来的岁月里,无论我们的国家行进在坦途上,或跋涉在泥泞中,处在花开原野的春日,或陷入风狂雨骤的阴晦,因为火炬巨焰照耀在胸,我坚信,我们必定能越过坎坷,走向光明的前景。

共和国成立之际,人民解放军正以摧枯拉朽之势、横扫千军之态,向前方挺进。紧跟着军队向前进,文工队、新华书店、革干学校、南下服务团……像一股气势澎湃的大潮,向南方涌去。正应了歌词中的一句话:“革命洪流不可阻挡。”那时绝大部分国土,都已插上了红旗,获得了解放。那个国庆之夜的全民欢乐,不仅笼罩了我的故乡宝岛,也弥漫了整个祖国大地。

五十年岁月,弹指一挥间。我祝愿再过五十年,到了2049年,我亲爱的祖国,将以强盛之国、文明之国的形象,雄立于世界各民族之林。

祖国万岁!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